超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流變性調(diào)控方法
No.1
引言
超高性能混凝土(UHPC)是由水泥、摻合料、骨料、增強纖維、外加劑和水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超高抗壓強度、高韌性、優(yōu)異耐久性等特點的水泥基復合材料。隨著現(xiàn)代工程結構向大跨度、高聳、重載方向發(fā)展以及嚴酷的服役環(huán)境需要,超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層建筑、橋梁、港口海洋、地下等工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一般實際工程中對混凝土澆筑采用泵送,但UHPC通常水膠比極低,并且膠凝材料(特別是超細顆粒)使用量較大,導致新拌漿體黏度高、纖維易成團,泵送困難甚至還有可能產(chǎn)生堵泵,影響UHPC硬化性能等一系列問題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UHPC在工程建設中的大規(guī)模推廣應用。為此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流變性能至關重要。下文從水膜層厚度理論、漿體層厚度理論、外加劑間隙液粘度理論三個角度考慮UHPC 拌合物流變性理論研究調(diào)控。
No.2
水膜層厚度理論
在 UHPC 漿體中,一部分水參與化學反應,一部分水填充在固體顆粒堆積的空隙中,對漿體的流動性幾乎沒有貢獻;另一部分水則在固體顆粒表面形成水膜層,對漿體的流動性起主要貢獻。水膜層厚度(WFT)定義為所有顆粒表面的平均水層厚度,隨著水膜層厚度的增加,顆粒與顆粒之間的內(nèi)摩擦阻力降低,粘度降低,漿體的流動性增加[1-3]。
圖1 水泥基材料內(nèi)部顆粒水膜層厚度示意圖[3]
水泥漿體的含水率、充填密度和固體顆粒表面積是影響水泥漿體流變性、流動性和粘聚性的關鍵因素。在水泥水化加速期之前,顆粒的表面形貌、體積分數(shù)、級配和粒徑對UHPC流變性能的影響占主導地位。棱角形狀和粗糙表面的顆粒會導致顆粒間接觸點增加,顆粒間摩擦阻力增大,從而顯著增加屈服應力和粘度;屈服應力和粘度會隨著粗顆粒體積分數(shù)和骨料最大粒徑增大而增大,前者增加了顆粒間的摩擦和碰撞,后者因比表面積降低減少了漿體的耗水量。相反,加入小粒徑顆粒含量時,增加固體比表面積促使需水量更高,導致顆粒之間的水膜層更厚,減少了接觸和摩擦。此外,細顆粒填充效應促使自由水增加,UHPC的流動性提高[2-3]。
圖2(b)反應了WFT與漿體流動性之間的相關性。隨著WFT的增大,流動性呈非線性增加趨勢,增長速度逐漸減小,最大流動度可達250 mm。較厚的水膜層有利于水泥漿體移動,從而提高流動性。除了水膜的影響外,漿體的流動性還受顆粒形狀的影響,在相同WFT下,BP漿體的流動性略低于LP漿體。首先,LP的形狀接近立方,相對于BP的片狀,LP更容易在漿體內(nèi)部滾動。其次,不規(guī)則形狀的BP顆粒具有更復雜的多孔表面,能夠吸收更多的自由水和高效減水劑,從而導致流動性損失。屈服應力和塑性粘度隨WFT值的增大而減小,這是由于WFT值的增大導致顆粒間距增大,相互作用顆粒數(shù)量減少。在較低的WFT下,WFT的微小變化對流變參數(shù)有顯著影響,而在較高的WFT下,WFT的較大變化對流變參數(shù)的影響較小[3]。
圖2(a)固體顆粒微觀形貌;(b)WFT對新拌漿體流動性的影響;(c)水膜層厚度對動態(tài)屈服應力和塑性粘度的影響[3]
圖3表示基于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分析微米粒徑(LP1)和納米粒徑(LP2)石灰石粉制備的UHPC水膜層厚度與水化反應、塑性粘度之間的關系。其中UHPC的流變性主要與第一個峰有關。由圖3(a)可以發(fā)現(xiàn)隨著LP1用量的增加,第一弛豫峰T2時間變化不明顯,但峰面積顯著增加,說明LP1降低了攪拌過程中水泥水化過程中自由水的消耗,保留更多的自由水,從而改善了UHPC的流變性。隨著LP2用量的增加,第一弛豫峰面積逐漸減小,表明自由水含量減少。隨著LP2摻量的增加,第一個T2峰出現(xiàn)輕微的左移,說明由于LP2的成核作用,水泥早期水化過程中消耗的自由水增加,由于LP2的填充作用,自由水分布空間變窄,從而提高了UHPC的塑性粘度。LP2摻量為5%、10%、15%和20%時,UHPC水膜厚度分別降低11.2%、23.5%、32.6%和38.9%。β與塑性粘度μ呈相反趨勢。β增加對應塑性粘度的降低。加入LP2后,UHPC的β急劇下降,最終導致流動性損失,塑性粘度顯著增加[4]。
圖3(a) LP1-UHPC的T2分布;(b) LP2-UHPC的T2分布;(c)不同粒徑石灰石粉對UHPC水膜厚度參數(shù)的影響[4]
No.3
漿體層厚度理論
新拌混凝土可看作是粗細骨料分散于漿體相中的多相分散流體,粗骨料之間的空隙由細骨料填充,細骨料之間的空隙則由水泥漿體填充。新拌混凝土中的水泥漿體由兩部分組成,其中一部分水泥漿體用于填充骨料顆粒間的空隙,另一部分多余的水泥漿體包裹骨料顆粒表面形成漿膜層,提供流動性,與WFT理論相似,漿膜層厚度越大,UHPC 漿體的流動性越好[1,5]。
圖 4 混凝土各組分堆積狀態(tài)[5]
一般考慮顆粒形狀、含量、級配和實現(xiàn)UHPC的緊密堆積。單一粒徑骨料填充不足,增大空隙率,較小骨料粒徑的加入可減少不同粒徑顆粒的堆積,從而降低了空隙率。此外,多粒徑骨料在漿體含量不變的情況下,會在骨料表面形成額外的漿體,形成一定厚度的漿膜層,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[1]。
圖 5 單一粒徑骨料和多粒徑骨料堆積示意圖[2]
圖6表示三種MPT、APT、SPT模型的砂漿厚度,由于MPT模型選擇了骨料的最大尺寸,故其漿膜層厚度比APT的值更大,SPT值與APT值較為接近,但在0.24 ~0.84 mm范圍內(nèi)仍有較大差異。在不考慮骨料粒度分布影響的情況下,MPT、APT和SPT三種模型的漿膜層厚度總體上與粗骨料體積分數(shù)呈冪函數(shù)關系[5]。
圖 6 砂漿厚度與粗集料體積分數(shù)的關系[5]
No.4
外加劑間隙液粘度理論
減水劑通常是長鏈狀的負電荷的聚合物,將其入混凝土中,將會吸附在水泥顆粒表面,由于陰離子電荷的相互排斥,水將會從水泥團絮結構中釋放出來,基體中的自由水分增加,細顆粒表面水層厚度增加,增加漿體的流動性,降低漿體的粘度。UHPC 漿體中的減水劑去向分為兩部分:一部分吸附在顆粒表面;另一部分殘留在間隙液中,這部分外加劑將影響漿體的粘度,殘留在間隙液中的未吸附減水劑會導致間隙液黏度增加[1,2,6]。
圖7 (a) 無高效減水劑;(b)添加高效減水劑時顆粒分散形態(tài)[2]
減水劑在水泥基材料顆粒表面具有選擇性吸附行為,導致漿體中的間隙液黏度存在較大差異對于新拌UHPC,隨著水膠比和高效減水劑用量的增加,其流動性增大,屈服應力減小。當水膠比降至0.18時,減水劑用量對屈服應力的降低作用不顯著。水膠比越高,拌合物的塑性粘度越低,減水劑用量對拌合物塑性粘度的影響越小。水膠比從0.24降低到0.20后,UHPC混合料的塑性粘度明顯增加,從0.20進一步降低到0.18,對塑性粘度的增加作用有限。這可能是由于拌合物中固體濃度較高而自由空間較少;與屈服應力不同,在水膠比不變的情況下,減水劑用量對塑料黏度的影響不顯著[6]。
圖8 新拌UHPC (a) 流動性(b)屈服應力(c)塑性粘度的變化規(guī)律[6]
除減水劑外,調(diào)節(jié) UHPC 黏度的化學外加劑還包括降黏劑,它通過改變新拌 UHPC 的屈服應力和塑性黏度來影響其流變性。其擁有更為豐富的支鏈結構和優(yōu)異的吸附性能,使得聚合物在水泥顆粒表面上的吸附層厚度增加,能夠明顯降低塑性黏度。而且隨著摻量的增加,水泥漿體的密實度增大,釋放出大量水分,使得水泥顆粒表面水膜層厚度增加,流動度增大[1]。
圖9表示PCEs對低水膠比水泥-硅灰各性能影響,C-PCEs 和S-PCEs 主要通過空間位阻作用對水泥-硅灰體系進行分散;由于S-PCEs 的主鏈羧基密度高且含硅羥基,主鏈短、分子量小,因此在水泥及硅灰顆粒表面有著較大的吸附量,其吸附層致密,對絮凝結構的分散性更好。S-PCEs摻量為2% 時,低水膠比水泥-硅灰漿體( w/b = 0. 18) 的初始流動度達到 232. 5 mm,60 min 時的流動度為 217. 5 mm。水膠比低至 0. 14 時,摻 S-PCEs 的水泥-硅灰體系初始流動度為190 mm,60 min 時的流動度為 170 mm[7]。
圖9 PCEs種類對水泥-硅灰漿體(a) Zeta 電位;(b)吸附等溫線;(c)流動度;(d) 體流變曲線的影響[7]
No.4
總結
(1)影響UHPC流變性因素眾多,可從物理作用(顆粒形貌、骨料緊密堆積、滾珠效應等)及化學作用(靜電排斥、空間位阻分散等)增大水膜層厚度或漿膜層厚度、降低間隙液黏度改善流變性。
(2)UHPC的水膠比一般在0.20以下,無法確定拌合水優(yōu)先填充顆粒之間的空隙還是粘附在水泥表面,而且內(nèi)部顆粒之間可能相互吸引絮凝成團,顆粒表面水膜層厚度計算值略有不足。
(3)化學外加劑對不同的固體顆粒表面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吸附作用,可以對外加劑改性引入其他分子結構從而實現(xiàn)對不同固體顆粒表面吸附的優(yōu)化作用。
No.4
參考文獻
[1]劉一帆, 吳澤媚, 張軒翰, 等.超高性能混凝土流變特性及調(diào)控研究進展[J].硅酸鹽學報,2023,51(11):3025-3038.
[2]Zhou M, Wu Z, Ouyang X, et al. Mixture design methods for ultra-high-performance concrete-a review[J].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, 2021, 124: 104242.
[3]Xie D, Liu Q, Zhou Z, et al. Rheology and hardened properties of eco-friendly ultra-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paste: Role of waste stone powder fillers[J].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, 2024, 447: 138163.
[4]Zhang C, Wang J, Zhang X, et al. Influence of limestone powder on water film thickness and plastic viscosity of UHPC[J]. 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, 2024, 20: e03036.
[5]Shen W, Wu M, Zhang B, et al. Coarse aggregate effectiveness in concrete: Quantitative models study on paste thickness, mortar thickness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[J].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, 2021, 289: 123171.
[6]Wang R, Gao X, Huang H, et al. Influence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mortar on steel fiber distribution in UHPC[J].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, 2017, 144: 65-73.
[7]白靜靜, 王敏, 史才軍, 等. 降粘性聚羧酸減水劑的設計合成及在低水膠比水泥-硅灰體系中的作用[J]. 材料導報, 2020, 34(6): 6172-6179.
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(xié)會網(wǎng)站版權聲明:
① 凡本網(wǎng)注明來源: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(xié)會、CCPA、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在轉(zhuǎn)載使用前必須經(jīng)本網(wǎng)站同意并注明"來源:"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(xié)會(CCPA)"方可進行轉(zhuǎn)載使用,違反者本網(wǎng)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 其他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從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使用的,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。如若產(chǎn)生糾紛,本網(wǎng)不承擔其法律責任。
③ 如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一周內(nèi)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更多>>- 國網(wǎng)公司首座裝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變電站開工2021-06-09
- 從“叫好”到“叫座”——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現(xiàn)狀與應用統(tǒng)計2021-09-17
- 黃政宇:UHPC材料研發(fā)要以工程需求為導向2023-08-03
- 趙筠:UHPC的過去、現(xiàn)在和未來2023-08-13
- 超高性能無機磨石地面——UHPC創(chuàng)新應用的新領域2023-11-01
- 180米!全球首臺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混塔機組完成吊裝2023-11-01